东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近郊轨道交通站点城市设计研究东南大学建筑 [复制链接]

1#
澳门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2712.html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并随着城市的扩张向郊区延伸,以改善城市交通,实现城市结构的优化调整。年建筑学院研究生一年级设计课程“轨道站点一体化城市设计研究”以“近郊”为主题,针对其特点进行TOD城市设计策略的探讨。

由于与中心城区在土地利用、产业构成、人口密度和交通结构等多方面的差异,近郊地区轨道线路和站点的密度更低,基于步行影响域的传统圈层式开发模式在近郊地区也显粗放和乏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基于已有城市开发经验及研究成果,结合近郊地区特征,探索因地制宜的TOD城市设计策略,形成以点带面的城市触媒效应,带动近郊站点周边更为广阔的地区发展,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基地概况:课程选址为南京江南主城东部白水桥站,隶属栖霞区,是宁句城际线(S6号线)与南京地铁12号线的换乘站,位于宁杭公路与马高路交口处,区位条件较好,是连接南京和句容的门户站,周边以商办和居住为主要功能。

课题分为3个小组进行不同主题与类型的近郊TOD设计探讨。

TOD王浩、庞家琪、李忆瑶

设计说明:作为近郊TOD话题的探讨,首先应该回答什么是理想的郊区生活方式。不同于西方世界某些属于中产阶级主动选择的郊区,目前近郊居住模式有更多被迫的意味:城市功能分区模式下的远程通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非人尺度、活力缺失……在城市群形成的背景下,城市必将进一步集中扩张,郊区生活应当兼有城市的便捷性与乡村的舒适性,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必将对城市组织模式和工作生活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回溯作为新城市主义代表理论的TOD,其核心思想即使面对未来依然不过时:功能混合与多样混居的城市组织模式、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职住平衡短程通勤的生活方式、精明增长与集约化土地利用等。

显然TOD是一场对工业城市的革命而非改良,本案由近郊的接驳问题切入,进行面向未来的多层次公共及共享交通模式构建及基地片区尺度上的去中心化城市结构探讨,而在这一尺度的去中心化,是为了在更大尺度上形成一个更强的中心,也即城市群的形成。

SharedTOD韦舒懿、邱健雨

设计说明:本设计通过前期分析,发现近郊站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存在由于人流潮汐性而造成的开发冗余问题,和由于特殊区位造成的“圈层——影响级”问题。通过将“共享”这一概念解析为“共享经济”与“共享空间”两种手法,在三个影响圈层上解决近郊线存在的问题。使站点能够在清晰地解决不同时间点的交通接驳的同时,也能使开发空间在不同时段中保持高效利用状态,从而提高其商业机会和社区活力。

站点剖轴侧:

前期问题分析:

方案生成:

共享模式分析:

方案模型:

TOD慢行许娟、陈嘉逸

设计说明:本设计从机动车时代下的挑战出发——步行与干道的冲突,城市中步行环境日益恶劣,旨在探讨如何从车行视角转化到人行视角,为城市中的人提供自由舒适的可步行空间。基地的主要矛盾焦点在于道路交叉口,街心不仅处于两线换乘的位置,同时也有下穿道路经过,将原本完整的地块割裂,步行空间局促。方案以此出发,旨在建立一体化的慢行网络,打破传统沿城市道路行走的线性慢行空间,形成自由舒适的面状、立体、三维一体化的慢性体系。消解城市边界,将该地块变成一个自由流动可穿梭的立体公园,向周边市民开放。

城市问题近郊分析场地问题鸟瞰图生成图总平面图策略Diagram最终愿景单个地块系统分析流线分析慢行系统优点分析

教学指导:朱渊徐芸霞顾越

参与学生:王浩、庞家琪、李忆瑶、韦舒懿、邱健雨、许娟、陈嘉逸

特邀评委:

*向明,天华集团董事、总建筑师

叶如丹,天华集团副总建筑师、AICO爱坤设计总建筑师、美国AIA会员

邢佳林,南京市规划局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处副处长

李凌,空间站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现场答辩照片:

指导老师简介:

朱渊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