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时间/-01-01
出行天数/4天
人物/和朋友
人均费用/RMB
提起潮汕,你会想到什么?这里的水土孕育着潮汕人“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从商基因;这里的街巷,三步一祠堂,五步一寺庙;潮汕的农历年很长,其他城市都已返岗,这座城还在为各位神仙迎来送往;这里还是食客的天堂,牛肉丸一口咬下去那股劲道劲儿,可是历经千锤百炼后的倔强。潮汕,不是一座城市的一枝独秀,而是潮州、揭阳、汕头的相互成就。年的开端,打开电子地图,我扫一眼还有哪些国内城市没去过,讲真已是寥寥无几。从上学时的穷游,到上班后的自助游,长差短旅,十年过去,有幸阅遍山河湖海之粗犷与亭台楼阁之秀美,所到之处,用镜头定格美好。年开年之际,我把旅行轨迹锚定在中国大陆海岸线与北回归线交汇处附近的潮汕三城,借着这股“潮范儿”,把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继续下去。
潮州
潮州古城
汕头小公园
西堤公园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
泰佛殿
广济桥
落地揭(皆)阳,万人空巷
年12月,在Covid放开之后,我自认为已经具备了短期内百毒不侵的抵抗力,所以31号下班就直奔机场飞去揭阳。想象中的跨年之旅应该是人潮汹涌、摩肩接踵的无奈,可没料到潮汕正经历着12月底酸爽的岁末“阳”流。用落地“皆阳”形容揭阳初印象再合适不过了。从机场出来,打车不到40公里就到了汕头,到时已是午饭时间,先从一份蚝烙说起。
傻脑蚝烙沾鱼露,再来一碗白加黑
潮汕从不缺美食,只缺能装得下美食的胃口。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食材,更有无穷尽的吃法和花样。曾经只在舌尖上的中国里眼馋的潮汕“蚝烙”,此时此刻,在汕头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正宗”的招牌。如果非要探究蚝烙的历史,怕是要上溯到清末时期,有产地身份的珠蚝淋撒上雪粉,用优质鬃头肉煎出来的猪油,成就了酥而不腻,鲜而不腥的蚝烙。
汕头
当地人推荐了几处正宗的蚝烙店,我就近来到了傻脑蚝烙,老板也不知道阳过没有,我是比较无所谓,既然是吃饭,大家都摘了口罩,全凭良心。点餐的时候老板跟我说,最近的店里人少得可怜是“百年一遇”喽。人均50,点了一桌子,大份蚝烙、普宁炸豆干、牛肉炒粿条,味道感人,价格也感人。
汕头
汕头
潮州
来汕头,还要尝一尝这里的“白加黑”。千万别把白加黑想象成退烧药,汕头“白加黑”可是全天候的养生美食——杏仁茶+黑芝麻糊。杨记的店铺很小,还是那种长条板凳,就这样的环境,早晨还需要抢位。8元一份的杏仁茶,入口浓香,回甘略带苦涩,就是杏仁核的那种微微苦感,让我喝了一碗直接把保温杯给老板,来一句“装满”!黑芝麻糊4元一份,不同于平时吃的袋装速食,热腾腾出锅的芝麻糊,不甜不腻,就连正在矫正牙齿的我都无法拒绝这般黑色的丝滑!
汕头
汕头
汕头
汕头,西堤码头等夕阳
岭南的风土人文,要在一头一尾间去领略。“头”是清晨冒着热气的讨价还价,“尾”则是入夜牌坊间的市井喧嚣。接近落日时分,打车沿着海滨大道来到了西堤码头。海滨城市的一大好处就是,哪怕分不清东南西北,闻着海风的味道,就准能找到方向。
西堤公园
西堤公园
西堤公园
西堤公园
守着汕头老城西南角,地处内海湾的江海汇合处,西堤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街心花园,这里有着特别的文化定位——“海邦剩馥”。“海邦”寓意汕头是海滨邹鲁,即沿海文化昌盛之地,而“剩馥”则代表着“侨批”文化。入园直走最先看到的是侨批记忆广场,广场地面就是汕头老城的地图。每一条街巷,甚至每个商号都有了坐标,那是“四永一升平”的繁华散尽,亦是一去不复返的兴盛之年。
西堤公园
“馥园门前”和“西堤落日”在我看来,是值得跨年全价机票的自我安慰。那种岭南文化融合的建筑特色,辅以落日之前的温暖余光,是极好的组合。随便按下快门,就透着一种古朴又洋气的古早味。榕江水道之上的汕头礐石大桥,全长接近六千米,双塔双索面斜拉的造型融在码头海天一色的背景里,成为了众多摄影者追捧的绝佳机位。
西堤公园
西堤公园
小公园,百年商埠,演绎空城片场
骑楼栉比、民国风情是汕头老城的底色,这里叫小公园,但它的规模可不算小。虽然这片历史街区的老建筑曾被拆除,如今看到的只是重建恢复的“赝品”,但街头巷尾还能找到些百年商埠的残影。
汕头小公园
汕头小公园
汕头小公园
如果用几个词描述这片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一轴两核”就是最言简意赅的形容。以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为中心,安平路为轴;两核为中山纪念亭广场的商铺区和骑楼建筑文化区。在这里,辐射状延伸展开的建筑仿佛让人置身于横店片场,从晚清到民国,从领事馆到官府衙门,是近代史,也是教科书。
汕头小公园
汕头小公园
正如开篇提到的,本次潮汕之行,是很特殊的时期。历史街区放眼望去只有几名不得不在岗的环卫工人,被迫清场的快乐竟然是免费的。可是,人呢,有时候就是这么拧巴,人多喊没有“体验感”,没人又抱怨缺少“氛围感”。
汕头小公园
汕头小公园
汕头小公园
南澳岛,在北回归线“捡”快乐
南澳岛是东南沿海人民的宝藏目的地,这里有着优质的地质景观,也是天然的生蚝养殖海域,有趣的是,南澳岛还是亚洲最大的海岛风电场。韩寒导演的电影《四海》虽然在票房上没有很火,但却把南澳岛带火了。在南澳岛环岛,仿佛可以找到当年隔海相望在台湾环岛的快乐,双筒冰淇淋灯塔、渔船里的生腌派,夏至北回归线自然之门的圆点,金秋海上五颜六色浮漂之下的蚝丰收,都是属于南澳的快乐。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
俯瞰南澳岛,不一样的“潮”视角
我在南澳岛的时候,定位发了一条朋友圈,评论区很多人以为我去了南澳(澳大利亚南部),足以见得大家对美景的欣赏和对海景的向往。如果你有无人机,一定别嫌麻烦,带上它。无人机上升的距离,很可能就是你与普通游客照片拉开的距离。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的游玩方式,自驾是首选。从南澳大桥行使穿过,完全可以打开车窗感受一下咸咸的海风。在第一个红色灯塔位置把无人机放飞,这里的灯塔在我看来有些微缩,比例小的只能远观。而无人机在这个广场拍摄南澳大桥是很好的角度。风不大,无人机稳稳的向大桥拉索处飞去,不一会儿就收获了想要的角度和成片。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
Tips:如果不想自驾,包车也有比较成熟的线路。遇到不感兴趣的点,可以和司机提前沟通做备选方案,以免浪费时间。包车环岛旺季大概七八百元一天(8小时)。在潮汕旅游,如果不走回头路,规划时需要把跨城的路上时间留出来。例如,我们去南澳岛是汕头接,一天南澳岛游玩,下午大概5点开始返回,直接回潮州。从南澳岛到潮州将近2小时。南澳大桥上桥即收费,标准小车96元往返。
地质公园和双通冰淇淋,按键即大片
南澳岛自驾的好处就是不会迷路,因为路标明显,每一处都有停车场和观景台。地质公园让我想起来一海相隔的野柳地质公园。年我第二次去台湾的时候,被野柳怪石嶙峋的地址风貌震撼到,可能从那个时候,我对海不再一味追求细腻的白沙滩。海边的礁石在涨潮时任由海浪拍的声音,也是海岸的别样风情。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的双筒冰淇淋灯塔,是梦幻的象征。这里的风临近山上最高有8级,正因为海风大,南澳岛是天然的风力发电区。冰淇淋灯塔是无法开车过去的,把车停在路边,从一处栅栏门走进去,大概米就到了灯塔的最佳观赏点,一处石头缝的凹槽。体重不过百的我,八级风真的给我劝退了,逆风而行,每一步都喝饱了。终于,到达了石头缝,正好可以看到错开的母子塔,粉红色的条纹有一种马戏团的既视感,又仿佛迪士尼的画面。
南澳岛
南澳岛
《四海》拍摄地,些许尴尬的场景还原
“摩托有离合,人生有悲欢”,这是电影《四海》里主人公在小岛上疯狂骑的画面。韩寒的这部电影可能有些晦涩有些难以共情,但小岛一成不变的生活和少年追逐梦想的滚烫的心,在唯美的落日和渔港村里,让南澳岛有了名字——《四海》。
南澳岛
坐在堤坝上,脚下的大坝上写着“四海”两个字,每个人都模仿着主人公阿耀的样子,迎着风,望着远方。当然,现实中走上堤坝却很离谱,需要跑很远上去,再从坝上折返走回有“四海”大字的地方。我在想,为什么不放个梯子,或者说堤坝上相隔几处重复写几次“四海”分流一下游客。好在,拍照这方面我从来不犯懒,比别人跑的猛,冲到了最前方……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
南澳岛是生蚝养殖场,这里每年秋天的海面上一眼望去,五颜六色的浮漂下全是肥美的生蚝,南澳岛在没有建大桥之前,可以说是广东省最穷的县,没有之一。岛上没有什么产业支撑,因此居民都没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自从大桥修好,旅游业、养殖业都让这座岛活了起来。
南澳岛
南澳岛
北回归线标志塔
潮州府,不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去过国内这么多城市,我觉得潮州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古城该有的商业化一点没少,但城墙砖缝里底蕴犹存。潮州府的漫步,要从潮州的一份牛杂汤说起。开元寺的香火很旺,和这家寺院一样旺的还有旁边的镇记牛杂。小小的店面至多容纳10人,食客们只关心有没有位置,丝毫不介意收拾上一桌的残羹剩碟也需要自助。标准大份牛杂汤45元,付完款,老板娴熟的从锅里盛了一碗汤,加上一些必要作料就端给我。不得不说,一口下去,唇齿留香的牛肉味让人赞不绝口,跟其他人顾不得交流,连吹带哈的“炫”了一碗,意犹未尽。碗见底,我容不得半点拖沓,起身就走,因为身边的人已经在桌旁观摩好久了。这样的牛肉汤店或者牛杂汤店,潮州街上多得很,如果之前没吃过,会以为第一份就是正宗,可一旦吃得多了,就开始有了比较。该说不说,在北方吃到的那些确实不正宗,都是改良后的重口味。
潮州开元寺
潮州开元寺
开元寺被誉为“粤东第一古刹”,它在潮州的口碑犹如雍和宫在北京一样的存在。正如名字一样,在开元年间修建的寺都可以称为开元寺,潮州、泉州、太原、福州的开元寺,组成了中国有名的四大开元寺。而位于潮州开元路的开元寺,经历千余年后,仍保留了唐风的底色;“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是对这里的充分肯定。
潮州开元寺
潮州开元寺
潮州开元寺
潮州开元寺
我在寺庙主殿的供奉台上看到了属于潮汕特色民间贡品,人们把五常大米、金龙鱼食用油、可乐、雪碧,甚至王老吉都供了上去,与传统寺院只上香不同,这里的祭拜充满了一丝顽皮。
潮州开元寺
开元寺旁边就是潮州古城,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特色的小吃铺子,林立的状元、进士牌坊。潮州古镇虽是重建后复刻,却依然充满古早味。穿城东门而过,视野突然开阔起来,一江之隔的对岸,是潮州新城。而划分潮州新老城的标志,就是眼前这条粤东人民的母亲河——韩江。
广济门城楼
韩江
韩江
韩江虽没有长江黄河一般气势磅礴,却灌溉着客家、潮汕的历史土壤,承载了粤东一代祖辈的信仰。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被贬南下,虽在人生仕途不顺的阶段来到潮州,但他在潮州不到一年的时间,却影响了潮州一千多年。也正是因为韩愈,中原文化融入了岭南,兴修水利、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当地人为了纪念韩愈,将韩文公祠后面的山改为“韩山”,正面的江叫做“韩江”。用一句诗形容韩愈对潮州的影响,就是“八千里流南,赢得江山都姓韩”。
韩文公祠
穿梭在韩文公祠,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悠然,是“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的宁静致远,更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人生哲理。
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
广济桥,现实版“过河拆桥”
韩江之上,不得不提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它与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而与其他三座古桥不同的是,广济桥暗藏玄机,古人的智慧演绎了现实版的“过河拆桥”。
广济门城楼
为解决韩江流域汛期水量大对桥墩的冲击以及水位高时大船过桥对桥洞的冲击,古人采用浮桥并排连接,打开浮桥既可迅速排洪,也可让大船通过,既提高大桥的排洪能力,又延长了桥体寿命。
广济桥
广济桥
站在江边放飞无人机,随着高度上升,碧江之上的人成了星星点点。我不禁感慨,潮州之韵,藏在汉江之上的十八红船铁索间,烟雨朦胧春意暖,瀚文祠内话旧年。
广济桥
广济桥
广济桥
广济桥
开元寺,一面中国,一面泰兰德
在韩江另一头的潮州新城,这里有一座充满东南亚风情的泰国寺庙,它就是开元寺泰佛殿,也叫“潮州小泰国”。无论远观还是近看,泰佛殿的规模虽与泰国的大皇宫不可比拟,但金灿灿的外饰,依然充满了贵气。
泰佛殿
泰佛殿
泰佛殿
碰撞的色彩是金、橙、黄、绿、白的浑然天成,辅以尖顶、圆柱、狮子等鲜明建筑标志,如果不是初春的针织衫和靴子“出卖”了我,99%的人会以为我就在泰国。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达,让这处寺庙再难隐藏自己的低调,“小众拍摄地”、“网红打卡地”这些定语,成了媒体上形容它最常用的词汇。
泰佛殿
泰佛殿
泰佛殿
泰佛殿
还有!吃不够的潮州美食
潮州美食,名扬四海。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粤菜,其分支菜系一定有潮汕菜支撑其排面。潮汕菜有着更细致的家族,比如“粿系家族”在潮汕美食体系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印象里中潮汕只有粿条是十分粗线条的理解。潮汕人一年四季,不同时节要吃不同的粿,炒糕粿、无米粿、桃粿、油粿、鼠曲粿、草粿、牛肉粿等等,每一道粿品都意义不同。
潮州
再说牛肉,不同于北方人对牛肉理解的粗狂,潮汕人把牛的每一个部位分区命名,于是就有了潮汕牛肉火锅。都说川渝人对毛肚涮法叫做七上八下,那么涮潮汕牛肉,每一部位都有属于它的涮肉时长,多一秒,似乎肉就失去了灵魂,成了将就。
潮州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潮汕的肠粉,古城南门居民区的一处肠粉店,肠粉是一道非常有辨识度的潮州美食。点了一份牛肉肠粉加蛋,算是豪华版了,小哥拉开蒸屉的一瞬间,蒸汽和肉香味喷涌而出,我才知道原来正宗的肠粉是没有标准形状的,爱吃辣子的撒上一点,端上楼找了个狭小角落,顾不得拥挤和就餐环境,我趁热把这份灵魂美食干完!
汕头
潮州
潮州
之前去福建南靖时,在田螺坑从高处俯瞰形如“四菜一汤”的土楼,而今从中国版图去看潮汕地区,揭阳、潮州、汕头,外加南澳岛,我称之为“三菜一汤”。如果说海上丝绸之旅将往日中国的经济推了一把,那么作为中国东大门、海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的潮汕也在经历千年沉浮,被时代宠幸得推了一把,成为中国几次经济浪潮的弄潮儿。
一些实用信息
北京——揭阳CA;揭阳——北京CA揭阳机场——汕头——南澳岛——潮州——揭阳机场南澳岛(包车),上到过桥费司机承担,餐饮和其他门票自己承担;潮州和汕头市内交通打车很便宜,因为都很近汕头:酒店积分换的快捷酒店(汕头桔子)南澳岛:没有住,当天结束让司机开到潮州市区入住潮州:希尔顿欢朋Canon5dmmf1.4+16-35mmf2.8+DJIair+手机最后,我是约约皮,我们下次旅程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