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掘金东南亚电商,中国经验有何启示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随着东南亚电商的基础环境与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东南亚电商将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初创企业如何建立壁垒从而分得一杯羹?投资人又如何看待未来机会?

在联想之星(上海)创业市集第4站——“掘金东南亚电商”活动上,与会嘉宾针对东南亚电商发展现状及未来创投趋势做了探讨。

今天为大家分享部分精华内容,enjoy~

联想之星观点

1

东南亚电商基础环境与基础设施

东南亚市场基于人口数量和GDP,具有较大的人口红利可以挖掘。在人口数量和GDP上具有优势的代表性国家包括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这些国家虽然起点较低,但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谷歌和淡马锡发布的《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报告》显示:

年东南亚电商规模亿美元,对比的数据,表现出超高增速,其中印尼增长94%、越南增长87%、泰国增长49%、菲律宾增长42%,位居前列,可侧面说明梅特拉夫定律,人口+GDP可以作为去东南亚寻找市场的一个好的视角。

预计到年,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市场,预计达到亿美元。越南和泰国的电商市场规模将排名第二和第三。

尽管数额巨大,但东南亚地区电商的市场占有率仍旧较低,仅为零售总额的2-3%。而这个数字在中国和美国分别约为20%和10%。

同时,东南亚电商的基础设施也是做电商需要考量的基本要素。

互联网渗透率:除新加坡外(76%),其余各国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均处低位。诸如人口大国印度,智能手机渗透率仅为28%。但伴随智能手机普及的全球化趋势,东南亚整体环境亦存在较大提升潜力。

电商增速:CAGR平均在30%以上(中国目前<19%,中国国内电商面临激烈竞争和缓慢增长的现状,东南亚市场整体增速快,渗透率低,未来可提升空间巨大。

竞争格局:平台电商头部稳定,Lazada、Shopee、Tokopedia各有侧重;各类形态的电商均有出现。中国有的玩法,东南亚基本都有,借鉴速度很快。但除了平台电商出现头部效应,其他各个领域的细分电商,包括代运营、社交电商、新零售等,还未出现绝对的头部企业。

基础设施(物流、支付):东南亚除了新加坡,其余地方的支付仍没有一个有力的三方/二方支付,这是现在很多投资人看东南亚市场的一个困局,这种支付环境导致很难在线上完全发生交易,如何将高速增长的互联网渗透率和电商转化成闭环交易,是大家在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支付工具都停留在不同场景,其中新加坡、泰国、越南的银行卡使用率超过50%。

物流方面,新加坡、泰国、印尼爪哇岛、越南的快递基本都可在7个工作日内送达。

清关方面,印尼海关较为依赖关系。

流量生态方面,目前在东南亚SHOPEE、Lazada的竞争中,线上获客成本被越炒越高,需要一些低成本获客流通手段。

2

东南亚互联网始于手机端,钟情社交

看完基础环境与基础设施,可以重新审视东南亚电商市场的格局,目前除了极个别国家以外,东南亚整体的互联网渗透率在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高而提高。

新加坡、马来西亚与泰国均拥有较高的互联网渗透率(79%+)与移动渗透率(76%+)。而印尼、越南尚有较大提升潜力空间。

除新加坡外(76%),其余各国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均处低位。但伴随智能手机普及的全球化趋势,东南亚整体环境亦存在较大提升潜力。

东南亚互联网的特点是,互联网时代跨越了PC阶段,始于手机端。基于这点,加上这个地区人们本身的乐天属性,非常热爱社交,这从几款社交软件的装机率、月使用渗透率就可以看出。

东南亚社交产品渗透率:东南亚一共有6.6亿人口,约有2.5亿智能手机用户,用户热爱社交。

在印尼,WhatsApp的装机率超过97%,相当于人人都在用;泰国比较偏好使用Line,装机率超过98%;新加坡WhatsApp装机率超过99%,越南Facebook装机率超过96%。

可以看出,虽然每个东南亚国家使用的主要社交软件不太一样,但对某一款社交产品的认可度非常高。

说明东南亚的人群在社交端的基础已经完备,所以在东南亚切入电商、游戏、直播等行业,从社交的角度去切会比较理想。

跨境业务需要了解当地*策和当地人民对中国产品的接受度,比如印度曾出台*策,限制中国产品供应链进口到印度。下图是年东南亚电商在线消费水平,包括人均在线的年消费、对中国产品的接受度。

3

东南亚出海电商初创企业形态及发展路径

今年市场上的东南亚出海电商初创企业形态,集中在以下几种:

社交电商

这类公司数量很多,多个项目获得投资,模式各有不同,有的直接复制拼多多,有的做S2B、2C的,也有复制meesho的,有依靠当地的夫妻店做起来的,还有一些做当地社区拼团的。

内容电商

网红电商和MCN较多,比如印尼的“小红书”,东南亚的“如涵”,包括做MCN矩阵,同时自己开几个独立站卖货,或者依靠Facebook去裂变卖货。

电商供应链出海

这个模式相对来说更重一点,有点类似阿里巴巴的出海,Dsers和智干两家都在做这个模式,但目前都处在起步阶段。因为做电商供应链出海需要整合不少资源,有一定难度。

独立站卖货,切DTC品牌

这类也有很多,有卖眼镜的、卖服装的、卖鞋的,这类公司可能看起来不是很大,但营收不错,经营五六个独立站,年收入大概几千万,净利润接近一千万,在深圳这类公司很多。

电商代运营,切线下新零售/DTC品牌

这类模式出现比较晚,一开始可能是借几个品牌帮他们做代运营,之后在线下开店,或者直接去切在线的D2C品牌。

东南亚电商发展的路径,可以参考中国电商发展的路径去看,中国的电商路径经历了两个环节,一个是信息流的变化,一个是商品流的变化。

电商在国内的发展趋势,也经历着从流量端到货物端的变化。

1.0阶段——代表:淘宝

流量转移线上,做连接和撮合的平台,东南亚市场正处在这个阶段,流量大规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2.0阶段——代表:京东

它会把握货物端的变化,从建仓、入仓到整体的循环。

3.0阶段——代表:拼多多

这是在流量端的变化,因为流量端比较细碎,巨头不是特别擅长去抓流量端的新趋势,拼多多就做起来了,它是基于社交电商,基于人的信任和选择推荐。

4.0阶段——代表:爱库存、好衣库、甩甩宝宝

这是在货物端的变化,从尾货入手提升去库存的效率。

5.0阶段:

今年出现了一些流量端的变化。有些通过直播/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卖货的,火了一阵,没有发展下去,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很好的流量接收平台承接他们带来的这些流量,依靠平台的生态很容易被平台干掉。

4

对标中国和印尼,判断投资机会

对比中国和印尼电商发展路径,现在印尼处在什么阶段呢?

因为中国和印尼的起始点不同,中国是从PC时代开始的,印尼是从移动端开始的。所以两地在一些商业形态出现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细微变化,中国存在的门户网站,比如网易、新浪、搜狐,印尼没有,推特就是他们一开始的资讯接收渠道。

中国在门户网站之后有了线下流量往线上的迁徙,发展到电商形态,年阿里实现了B2C,网民达到了万的基数。

对标去看,Lazada成立的时候,印尼的网民数量是四千万左右。网民基数达到一定规模,到了出现平台的时间点。

之后京东成立,彼时,印尼的女性垂直电商Zalora也成立了。对标发现,印尼在、年出现的这些公司,很像中国在年前后出现的公司。而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